全国大学生智能建造与管理创新竞赛重庆大学初赛圆满举行
2019-06-25
浏览量:

   2019622日下午2点半,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楼310室举行了“全国大学生智能建造与管理创新竞赛”重庆大学初赛。出席本次初赛的嘉宾有管科学院教授周滔、副教授毛超、副教授傅晏、讲师曹轲,参与本次初赛的同学主要来自管科学院大二年级和研一年级,一共四组队伍,其中有小组同光电学院和软件学院的同学联合组队参与。

前两组同学都来自大二年级,他们分别做的是“多条件约束下施工现场起重机及材料堆放点经济性定位研究”和“基坑支护监测系统”。前者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个系统,在导入各种图纸资料、起重机型号信息后确定最佳的经济位置。后者基于实际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等问题,利用传感器技术实现外物靠近时自动报警来实现实时监测。小组成员在现场还演示了传感器的模拟操作过程。

针对于前两组,毛超提出同学们在展示的时候应该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并应提前把专业问题及专业概念弄明白。周滔认为参赛组的同学应该先搞清楚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再紧密结合问题切入点,融合专业优势,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曹轲认为参赛组的同学研究主题名称不够有新意,需要有趣味性。

后两组同学来自研一年级。他们做的分别是“基于BIM+机器人+3D打印的建筑精益修复体系构建与概念方案展示”和“基于无人机技术的施工空气环境监测与改善”。前者是结合BIM、机器人和3D打印技术,在建筑精益修复方面构建完善的修复体系。后者是基于无人机的技术,对施工现场的空气环境实行监测,并对灰尘较重的地方实施喷水降尘。

针对研究生组,毛超认为该两组较大二两组整体展示结构更加完整,参考信息更加规范,思路也更加清晰。但是展示时间过长,汇报不够简洁,语言不够精炼。傅晏认为大家在汇报时应该以发布会的模式来展示,开门见山的摆明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实的需求来解决实际问题。曹轲指出了参赛组汇报中存在的技术缺陷,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汇报后,竞赛初赛圆满结束。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