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你如何看待
2014-05-16
浏览量:

现今,是一个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信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有问题,百度一下”成为了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自然而然,网络语言也通过便捷的网络媒介蔚然成风。

毋庸置疑,互联网这一观念深入人心,网络已成为生活的常用工具之一,网络语言的流行也势在必行。但如今网络语言几乎形成了铺天盖地的局势,是否应该限制网络语言呢?这已成为颇受争议的话题。

网络语言幽默、风趣,这是为多数人所认同的。就大家所熟知的“鸭梨”一词便是如此。“鸭梨”这样的词用来代替“压力”,会给人一种可爱和超脱淡然的感觉。同样类似的词如同茶具,杯具,餐具,也会带给人苦中作乐的感觉。网络语言中还不乏精辟的语言,如“就算是believe,中间还藏着一个lie”,这类语言可以和生活中的格言相媲美。同时,网络语言还起到针砭时弊的作用。09年的“躲猫猫”一词广泛流传,充分体现了网友的正义感,这也是让真相大白的一剂催化剂。同时,网络流行语还是对生活现象、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今天,你偷菜了吗?”反映了大多数人放松的生活方式,“贾军鹏,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体现了多数人对家庭温暖的渴望……

网络语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略。网络流行语多采取谐音字,这样易造成错别字泛滥。甚至一些资深的语言学家认为网络语言对汉语文化造成了冲击。他们认为有些网络语言曲解了词义,用法不规范,这是我们的汉文化陷入了“内忧”境地。同时,网络流行语多带有讽刺意味,如通过“艳照门”而流行的“关我鸟事,我是出来打酱油的”和黄晓明演唱会上的“闹太套”。通过这种方式而流行的语言,不利于青少年人格的塑造,对社会风气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利弊相间的网络语言舍否应该受到限制?这是一个很难的抉择,有网友这样评论这一话题:语言是进步的,不应循规蹈矩。有人反驳这一观点:大肆学习外语的今天,对母语的关注本来不多,不能再用网络语言把我们的汉语文化赶上穷途末路。我们应当悬崖勒马,拯救我们的汉语文化。对此,你又如何看待呢?

建管学院新闻中心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