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学生市场调查发现九成鲜蘑菇被漂白,商贩们浸泡鲜蘑菇的荧光增白剂浓度大大超标。该小学生还发现,有些塑料袋本身不合格,荧光增白剂量过量,用这些塑料装蘑菇,也会导致蘑菇被污染。
在呼吁“绿色蔬菜”的今天,荧光增白剂超标蘑菇必定会引起轰动。荧光增白剂作为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助剂,多食必定会对身体造成摧残。放眼现今,广大群众注重的不只是温饱,还有生活的质量。蘑菇是一种有益菌,有美容功效,深受广大女性朋友的喜爱,此则消息,给她们当头一棒,为了美容,难道牺牲健康?因此,食品安全又一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过去的几年里,因食品工厂为牟取暴利而采取在食品上做手脚的事件在全国掀起了轩然大波。由豆瓣中的苏丹红,到红心鸭蛋,再到大头儿子事件,乃至08年是外国友人匪夷所思的三聚氰胺事件,都引起了国家食监局的高度重视,“食品免检”这块商家的免死金牌也被撤销。政府在食品安全上所做的努力是受广大群众认可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也相对较完善,为什么食品不合格现象还是相继出现?在此,笔者认为,虽然我国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大到食品加工程序,小到食品添加剂的用量均是悉数具细,但是我国的违反食品安全法的处罚条例却相对较弱。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效益成为大多数商家追求的硬指标,有些商家为了片面的经济效益就会选择忽略食品对消费者健康的的影响,婴儿肾结石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严格的处罚条例来约束商家的行为是有一定必要性的。
还有一点与食品安全挂钩的,就是我们的食品安检模式。持久恒定一个安检模式难免会让商家们找到安检中的漏洞,钻了空子。譬如,让我们印象颇为深刻的三聚氰胺事件。安检过程是以一定的氮的含量作为检测蛋白质含量是否足够的标准,商家便在氮的含量上大作了文章。分析三聚氰胺的化学式,不难发现,三聚氰胺是含氮量相当高的物质,商家便将其加进奶粉、牛奶中以求冒充蛋白质。这劣质奶粉、牛奶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还让我国的产品形象大打折扣。因此,为杜绝这一现象,我们的安检模式应当有所改革。
食品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每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政府作为主要把关者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积极监督与自身相关的食品生产情况,一旦发现食品不合符标准,可以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我们可以寄希望于商家提高责任心,但防范措施还是必不可少,为了我们的健康,一起行动起来吧!
建管新闻中心 唐路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