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8日,由重庆大学管科学院发起的“桥头筑梦,农趣绘锦”三下乡实践团赴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桥头镇,解码桥头镇产业升级、环境蝶变、文旅赋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过去,桥头镇家家户户只种苞谷洋芋,产业结构单一,乡村面貌亟待提升。”桥头镇副镇长王家磊向实践团介绍道,“如今我们发展特色产业,人居环境焕然一新,现在桥头产业兴、生态美,乡亲日子越过越红火!”

桥头镇风光秀丽,青山环抱、绿水潺潺,白墙黛瓦间自成一幅天然画卷。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当地积极发展写生经济,配套建设了平价驿站与画材商店,吸引了全国艺术学子纷至沓来,带动了农家乐、土特产等多元业态蓬勃发展,有效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如今,桥头镇成功构建“旺季迎游客,淡季接学子”的全季文旅格局,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吃稳吃香“写生饭”。

万亩果林染绿桥头山坡,特色农业成为了桥头镇产业振兴的生动注脚。走进田畈村千亩果园,枝头硕果累累,艳红的脆红李与青翠的翠冠梨交相辉映,构成一幅丰收画卷。“我们创新种植技术,翠冠梨年产量已跃升至150万斤,是初期的八倍!”村支书曾瑞华自豪地向实践团介绍。在政府精准扶持下,桥头镇聚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同步延伸产业链条:引入深加工提升脆红李附加值,为陶然居等名企代工腊肉、豆瓣等特色产品,有效提升了产业综合效益,持续赋能乡村振兴。为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实践团与镇政府拟合作发挥管科学院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专业优势,共研运输链优化方案,以高效物流促降本增效、拓宽销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桥头镇扎实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建设。实践团走访发现,当地引进再别康桥酒店等企业,吸引外来人才落地扎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驿站、画材店应运而生;本地青年也纷纷返乡创业农家乐、文创店遍地开花。在脆红李基地劳作的村民感慨,“在家门口干活,日结70元,又方便又踏实!”如今的桥头镇,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门路,曾经的撂荒地变成“金土地”,成为吸引人才、集聚资源的“引蝶巢”,托起了村民稳稳的幸福生活。


历时五天,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村屯农家,切身感受桥头镇百姓的勤劳淳朴与政府的务实兴政。从昔日落后贫困,到如今产业兴旺、活力焕发,桥头镇的蜕变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的生动缩影,实践团成员也深切感悟到国家政策带来的深刻变革与发展动能。

桥头镇用艺术唤醒乡村之美,以产业夯实富民之基,靠人才激发振兴之志,这座曾经默默无闻的土家小镇,正焕发出蓬勃生机,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奋力书写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