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至23日,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以下简称“管科学院”)“巴蜀文脉 羌族风情”实践团赴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聚焦厚植家国情怀、助力乡村振兴、传承非遗文化三大主题,通过体验非遗文化、调研村寨发展、追思缅怀历史、参与公益服务及协助基层治理等丰富活动,积极推进“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走深走实。
7月19日至20日,实践团前往非遗工坊深度体验羌绣与草编技艺。成员们与非遗传承人深入探讨图案设计的文化内涵、代际传承的现状与挑战,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羌族非遗在当代的创新路径。在草编体验环节,传承人系统讲解了羌族草编的历史脉络与发展历程,并指导成员们制作草编蜻蜓。

(实践团成员与羌绣传承人交流)

(实践团成员在传承人指导下体验草编)
7月21日,实践团实地走访吉娜羌寨与石椅羌寨。成员们回溯了羌寨从地震废墟中涅槃重生的艰辛历程,系统梳理了当地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实践路径。深入羌寨中,成员们与各年龄段的村民交流,了解了村民的核心诉求与发展建议。

(实践团成员参观村史馆)

(实践团成员在与村民交流)
7月22日,实践团参观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缅怀遇难同胞。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成员们深切感悟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深入思考其时代价值与传承意义。团队深入县城街区,走访商户、非遗传承人及居民代表,开展面对面访谈。受访者结合亲身经历,生动讲述了北川在重建过程中物质家园修复与精神家园重塑的具体举措,使成员们深刻认识到“重建”所承载的丰富内涵与时代意义。

(实践团参观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实践团成员与商户进行访谈)
实践期间,实践团积极参与公益服务,主动投身基层治理一线。成员们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开展居室整理、课业辅导与心理关怀,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关爱;协同当地民警深入社区,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以案释法等方式普及防范电信诈骗知识,为平安社区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团成员给孩子辅导功课)

(实践团成员向当地居民开展反诈知识讲解)
“巴蜀文脉 羌族风情”实践团以行践知,深刻领悟了羌族文化的厚重底蕴与重建振兴的时代脉动,成员们在实践中锤炼了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立志将所学所获转化为服务国家发展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