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竞科教授、顾渐萍副教授在《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文章
2024-12-31
浏览量:

我院洪竞科教授、顾渐萍副教授团队在《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Carbon emissions cap or energy technology subsidies? Exploring the carbon reduction policy based on a multi-technology sectoral DSGE mode”(202406月第11卷)。该期刊是Nature旗下唯一人文社科类子刊,被SSCIA&HCI共同索引,在人文和社会科学分区均为Q1(一区论文),期刊引用指数(Journal Citation Indicator)在社会科学等跨学科领域的265种期刊中排名第1,在全球人文社科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我院洪竞科教授为第三作者和通讯作者,顾渐萍副教授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包括我院博士生李毅(第二作者)和王露(第四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E020870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2274025)、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022NDYB57)、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B2022NSCQ-MSX1431CSTB2022TFII-0IX0010)等科研项目的联合资助。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能源技术创新已成为应对气候危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手段。然而,现有文献很少从能源技术进步的角度,综合考察碳减排政策对短期经济波动和长期均衡的影响。该论文将化石能源技术部门和可再生能源技术部门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比较在中国碳交易市场框架下,碳排放上限政策、化石能源技术补贴政策和可再生能源技术补贴政策在促进宏观经济增长和控制污染排放方面的有效性。该论文发现,从长期来看,碳排放上限政策的减排效果不如其他两种政策,且化石燃料技术补贴在成本效益方面更具优势。政府支出冲击可以刺激宏观经济增长,但会挤出私人投资和居民消费,而能源技术研究生产率冲击则导致总产出下降和对可再生能源技术需求的增加。此外,在总碳政策冲击下,污染物排放呈现顺周期性,而在能源技术补贴政策冲击下,污染物排放呈现逆周期性。该论文构建了多技术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拓展了评估碳减排政策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框架。同时,本文证明了政府在实施碳排放上限政策的同时,分阶段实施能源技术补贴政策的重要性,为碳减排政策的实施和调整提供了重要启示。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9-024-03320-x